中国中免的护城河正在变窄

发布时间:2024-03-07 19:50:09    浏览:

[返回]

  在海南过冬2个月,逛了3次中国中免公司的免税店。其中,两次三亚,一次海口。

  总体感觉,人流量和疫情期间最好年份的2021比较,略有下降。从近期公布的数据来看,销售额也确实符合感官。

  根据快报,中国中免2023年收入675亿,净利润67亿。净利润率只有10%,这不应该是一个独家垄断企业的净利润率水平。

  其实看中国免税行业,不能只看获得牌照的中国中免王府井海航控股等这几家公司。竞争并不只是发生在这几个企业之间。按照波特五力的分析框架,一个企业的竞争对手不仅来自同行,也来自潜在的竞争对手,甚至是颠覆者。

  在拼多多,天猫这些这些跨境电商,价格要远低于中国中免。举一个最简单的化妆品例子,欧舒丹的果木油护手霜在海棠湾中国免税城的价格是196元,如果买两件的线元。但是在拼多多的跨境电商,标价93~129元不等。

  我曾观察过一些的消费者。他们看完货后,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用手机上跨境电商的价格做对比。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像当年电商线上销售取代线下服装店一样,感觉免税城正在沦为试衣间。

  所以从商业模式上来说,中国中免虽然获得国家独家垄断的免税牌照,但是它的护城河正在被跨境电商侵蚀。就像曾经主打生鲜的永辉超市,正在被小区门口的生鲜店替代一样。

  对于一个护城河越来越薄,受到侵蚀的行业龙头来说,给他20倍市盈率估值已经不错了,对应着2023年的67亿元净利润,市值能给1300亿已经是很高看了。

  就问一句: 你有没有在cdf和pdd买过东西? 最好是相同的东西。我买过,多多都是百亿补贴保税仓发货。结论是再也不会在多多买了,真假掺卖。脸上用的东西,你敢担这个风险么?

  作为多年老电商人,天猫京东拼多多都做过。明显很多人对电商和零售的消费者行为理解不够。说几点吧。1.价格是零售中很重要的要素,是消费者最能直观感受的,但只用价格进行横向比较显然是偏颇的,对于高客单产品,正品心智的消费者考虑成分较大,中免对其他平台具备相对溢价。2.中免自己的跨境线到几百亿营收,价格对于其他平台不具备很多价格优势,为啥还爆发这么猛?这也印证了第一点,价格绝不是唯一因素。3.在高端品类里,中免依旧具备成本优势。哪个品怎么定价,那是管理层要思考的竞争动态环境等等。中免确实不是躺赢的企业,但赚钱还是比较轻松的。4. 中免要做的是巩固自己在免税高端这块的正品心智,提升服务效率,抓住属于自己的消费群体。零售行业不存在一家通吃。5.线下是旅游群体的消费人群,这部分人群和跨境电商的竞争交集更小。6.中免依旧是零售行业里面最具备护城河的。免税行业空间依旧广阔。7.一直以低价著称的拼多多,就能横扫所有吗?呵呵。两年后看吧,等涨的时候,中免一篇篇护城河又变宽的文章就出来了。跨境电商过去一直有,护城河变窄是现在是事情吗?$中国中免(SH601888)$

  怎么可能免税的价格高过交税的商品?少量商品可以理解,大量过高是不可能的,逻辑都不通,国内消费如果复苏,中免弹性很大。

  作者这调研看起来仍需要加强深度,仅仅只对比了价格,就感觉掌握了真理。按照常理,同一款进口化妆品,如果免税店卖156元,至少能保证日期是最新鲜,且日期没有过半。如果是在拼多多、淘宝跨境购买同款化妆品。在保证真货的前提下,价格越低日期越差。海蛎子经常买跨境化妆品,许多化妆品价格低的吓人,你问卖家保真么?对方回复你假一罚十,随便验。你问卖家生产日期如何,只要对方没有明确回复你,就是临期品,价格越低日期越差。甚至保质期36个月的化妆品,等你收到保质期还剩2~3个月。所以一分价钱一分货,就看买家的选择。而且在电商跨境买化妆品,不光要货比三家,还要与卖家斗智斗勇。$中国中免(SH601888)$

  拼多多的跨境电商确实是最便宜的,这个我也对比过,但是日期差很多,假不假我没法判断,吃的,比如奶粉或者其他的我不会在拼多多上买,化妆品的话一半一半吧

  没办法,我妈也这样想,但是都是个人感觉,既没有数据也无法验证,可能这是中老年人的惯常思维吧哈哈哈。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从天猫买的洗衣液和实体超市卖的产品实际质量不一样,虽然便宜点,但浓度就比超市卖的差。

  在海南过冬2个月,逛了3次 中国中免 公司的免税店。其中,两次三亚,一次海口。总体感觉,人流量和疫情期间最好年份的2021比较,略有下降。从近期公布的数据来看,销售额也确实符合感官。根据快报, 中国中免 2023年收入675亿,净利润67亿。净利润率只有10%,这不应该是一个独家垄断企...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