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水而兴 · 10个国内外滨水景观案例

发布时间:2024-04-04 02:45:29    浏览:

[返回]

  该项目立足于“湾空间”独特地域特征的景观规划设计,使公园与周边城市绿地系统巧妙衔接,在公共活动最密集地段和生态高敏感度地段建立有机关联,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湾景观”和“湾生态”。

  银川艾依河滨水景观公园规划在设计中,挖掘地道的“金凤栖水、塞上奇观”文化,通过抽象的手法引申出“折线”与“水波”形式作为场地造型的基调,创造生态的退台空间,结合城市生态立市,塞上湖城的城市定位,利用场地空间的落差,打造出一个有序列层次的空间体验界面,形成大气、连贯、视觉冲击力强的城市景观新形象。

  在植物景观体验的塑造方面,通过大面积铺设草本花卉植物,形成生态、自然的群落植物景观,配合现有的乔木及芦苇/香蒲植物,形成自由、旺盛的野生植物群落景观。

  毕路德著眼于城市开发,创见性地将“以优美江岸线为链”的设计理念在这条多彩多姿的路上进行多维度呈现,并进而将之演化成一条灵动的飘带。

  设计不仅从细节入手,力图将生态技术渗入景观型体的各个细节中;设计也从全局把控,确保方案带来高品质的工程实现度。

  这个现代感十足,线条简单,形状有机的滨海带状景观是2012年瑞典景观奖Sienapriset赢家。

  △该滨海带状景观面西,朝海伸出3个顶端为圆形的浮动码头。人们走在其上,水波触手可及。即便是炎热的午后,这里也是避暑天堂,人们过来游泳,烧烤。景观带还配备了几个非正式的休息区与淋浴间。

  △700多米长的景观带,沿海的驳岸为波线状,混凝土制成,可以走人。一共由4部分组成。

  △这个方形广场是临前建筑的入口广场,十分简练,设置了一片花岗岩字母雕塑,一折弯座椅区,还有一个有由乔木丁香围合成圆形的树池座椅区,其象征着温馨的家庭,那质朴的外观在城市与众不用。

  “景观建筑师应对洪水的方式让人影响深刻。水文与生态的脉搏在此跳动。水獭的回归振奋人心,野生动植物与自然才是这里的主人。”

  △曾经的混凝土排水渠不仅割裂了城市空间,同时也无法应对暴雨灾害事件,而如今取而代之的奔腾河道不仅使公园的蓄水能力提升了40%,生物多样性提高了30%,同时也让人类活动空间有了12%的增长。

  各机构间界限的模糊并不代表混乱,而是为社会、文化与环境方面带来了更多潜在的机遇。

  从混凝土排水渠中拆除下来的混凝土块全部被用于重塑河床,砌筑群落生境、步行道以及打造为到访者提供俯瞰公园与河流全景的“回收山地”。

  景观团队引入12种生物工程技术,在一条60米长的支线排水道旁进行了为时一年的研究,以测试植物的适应性与生长状况,这种大尺度的研究在热带地区并无先例。

  当遇到极端灾害性洪水事件时,加冷河水体上涨,滞留大量雨水,再缓缓地排向下游地区。这一过程仅耗时数小时,其后河岸地区将再次开放,供人游玩。

  传统设计手法中大量使用护栏,隔绝了人与河流的关系,带来了对水体的恐惧,而如今温柔美丽的河岸景观则拉近了人与水的距离。这是属于居民的河流与公园空间,供他们享受美好的时光。

  改造后的河道宽窄不一,如同自然河流般拥有着多样化的流动形式与流速,为野生动植物群落塑造出极为宝贵、自然而又多元化的栖息地。

  自公园落成以来,河流与池塘便通过生态净化群落维持水质,用以植被修复与沉淀为主要手段的过滤系统取代了化学药品的使用。

  戏水池的水源来自经生态净化群落处理的回收用水。极富创造力与想象力的空间设计让孩子们在游戏与互动中学会欣赏、了解水的价值。

  在经过了70年代与80年代20年的缺席后,水獭重归这片再次呈现出自然面貌的河流,这一消息不仅让整个社区为之兴奋,同时也获得了当地乃至世界媒体的关注。

  社区参与也是公园设计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年幼的学生们为游乐场绘制图案,监控河流水体的健康,并为公园与河流设计教学路径。

  修复性的设计为已然开发成熟的城市区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每年前来游玩的参观者多达6百万人。这座公园已成为新加坡象征性的符号,同时也为水敏城市设计树立了典范。

  芝加哥河以前是一条蜿蜒的沼泽,后来被硬化改造为工程河道以支持城市向工业型转换。

  为了改善卫生情况,城市将河流主干与南边分支水流方向倒转,在此之后,建筑师与城市设计师丹尼尔·伯纳姆提出了滨河步道与瓦克道高架桥的新愿景。

  近十年来,河流所扮演的角色随着芝加哥滨河项目再次转换——重拾芝加哥河的城市生态与休闲效益。

  悉尼公园的基地曾经是工业用地和垃圾填埋场,在过去二十年间,人们经过了许多努力,终于将其转变成了占地44公顷的公园,对促进悉尼东南部的社区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设计的初衷是沿着湖岸建造一条木质的蜿蜒的走廊,局部凸出到湖面上方,有些部分则退回到靠近岸边的绿地。

  在湖岸走廊附近拥有许多康体旅游景点的娱乐中心,景观建筑师对这一区域的重新塑造旨在挖掘景观价值,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的选择。

  为景观设计量身打造的长凳,当有水上项目的竞赛在此举行时,可以被用作看台。

  建筑师注意使用自然的材料来强调该地区的自然属性。局部使用了特殊形状的铺装和人造草坪。在走廊区域,建筑师使用质地较软的木材。

  其他硬化的地面,如自行车停车场和健身区,则使用矿物合成和EPDM颗粒的透水面材。

  整个项目开发的湖岸有400米长,整个区域约2公顷。之前该地区只是一片草地,只有渔民能尽情地享受这里的景观。

  在开放的第一个星期,尽管天气不尽如人意,湖岸走廊还是大受欢迎,成为全天候的人们聚会的新地点。

  作为挪威奥斯陆市“Aker Brygge”地区的开发商,NPRO希望通过重建城市的室外空间,实现商业转型,并且引入新的办公,使整个区域重获机。

  “Stranden”是这个项目的第一步,它是一条长达12公里的滨海公共步道,连通城市东西,将帮助振兴奥斯陆的后工业化海滨。

  LINK Landskap在项目中提出了街道家具概念,人们可以在上面休息停留,从而产生了更多交流的机会,促进了社会活动的发生。

  橙色来自于奥斯陆的海上历史,是项目的标志性颜色,在这片后工业化海滨区域随处可见。

  LINK景观事务所受奥斯陆市政府水利与污水部门聘请,为奥斯陆城区东部山谷地带Groruddalen修建公园。

  作为四个新修建的社区公园之一,Grorud公园内运动、游戏、少儿活动、社交娱乐和文化活动场地一应俱全,为当地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居民们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除水利部门外,包括市民娱乐、规划、文化遗产管理等部门以及Grorud区域政府也都参与到了设计之中。

  在设计过程中,蓄洪、暴雨管理、过滤来自Kalbakkveien大街与4号高速公路的地表径流,以及清理Grorud大坝附近受污染的下层土壤,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在经过细致的讨论后被逐一克服。

  而在关于暴雨管理、水利、电力与地质的问题上,LINK的景观团队得到了来自Multiconsult顾问公司的全力支持。

  为了保证公园空间在夜间的可达性以及使用人群的安全,LINK与ÅF灯光公司合作为项目量身定制了一套灯光概念设计。

  丰富而多变的灯光设计为项目增添了一抹令人惊艳的层次,也为公园空间带来了独树一帜的特色。

  而奥斯陆市政府各部门以及区域政府在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的参与和支持也为设计带来了一些意外之喜。

  滨水景观设计是景区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国外有那些值得借鉴的经典案例。

  新加坡从2006年开始推出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ABC计划),除了改造国家的水体排放功能和供水到美丽和干净的溪流,河流,和湖泊之外,还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娱乐空间。并提出了一个新的管理可持续雨水管理的水敏城市设计方法。

  加冷河-碧山公园是ABC方案下的旗舰项目之一。该项目占地62公顷,花费4500万欧元,于2012年2月建成。由于公园需要翻新,公园旁边的加冷河混凝土渠道需要升级来满足由于城市化发展而增加的雨水径流的排放, 因此这些计划被综合在一起,进行此项重建工程。该设计获得了2012新加坡游憩场地设计奖,和2012世界建筑节年度最佳景观设计项目奖。

  加冷河从笔直的混凝土排水道改造为蜿蜒的天然河流。这是第一个在热带地区利用土壤生物工程技术(植被、天然材料和土木工程技术的组合)来巩固河岸和防止土壤被侵蚀的工程。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还为动植物创造了栖息地。

  公园和河流的动态整合,为碧山公园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独特的标识。崭新、美丽的软景河岸景观培养了人们对河流的归属感,人们对河流不再有障碍,恐惧和距离,他们能够更加近距离的接触水体、河流,他们开始享受和保护河流。

  此外,在遇到特大暴雨时,紧挨公园的陆地,可以兼作输送通道,将水排到下游。碧山公园是一个启发性的案例,它展示了如何使城市公园作为生态基础设施,与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巧妙融合在一起,起到洪水管理、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提供娱乐空间等多重功用。人们和水的亲密接触,提高了公民对于环境的责任心。

  在碧山公园,安装了全面的河道检测和水位传感器预警系统、警告灯、警笛和语音通告设备,提供出现大雨或水位升高的预警。沿着河岸也设置了一些警告标志、红色标记和浮标。在大雨将要来临前或者水位上升时,水位到达安全节点,河流检测系统将触发警告灯、警报器和语音通报设备,提醒公园游客远离红色标记区。即使在遭遇特大暴雨时,河里的水也是慢慢填充,所以人们可以轻松地从河边转移至更高的地面。

  生态工法技术包括梢捆,石笼、土工布、芦苇卷、筐、土工布和植物,是指将植物、天然材料(如岩石)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稳定河岸和防止水土流失。在建造之前,使用河床测试了多种生态方法。

  与其它技术不同的是,植物不仅仅起到美观的作用,在生态工法技术中更是起到了重要的结构支撑的作用。而植物形成的生态净化植物群落可以将周围池塘中的水体循环净化。并且,生态工法结构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且能够通过日益增加的坚固性和稳定性进行自身的修复。这种技术安装成本低,并且从长远利益看,比僵硬的混凝土河道更具有可持续性和长期经济效益。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