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上好风光

发布时间:2024-04-03 18:15:14    浏览:

[返回]

  如今的白洋淀,水清岸绿、百草丰盛,鱼游浅底、鸥鸟翔集,从雄安新区设立前的劣Ⅴ类水质到现在连续稳定保持在Ⅲ类水质,白洋淀生态环境和淀区水质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今天让我们走近雄安新区基层生态环境工作者韩海东,看他们是如何让白洋淀恢复好风光的。

  初春时节的白洋淀,烟波浩渺,一望无际,风吹过来,带来清新的气息;岸边的垂柳挥舞着长长的衣袖,紫绿的苇锥冒出了头,数不清的鱼儿游来游去,几只骨顶鸡漂浮在水面上,一会儿把头钻进水下觅食,一会儿又钻了出来。

  走在岸边,看着这样的画面,安新县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水污染防治股股长韩海东十分欣慰。作为一名基层生态环境工作者,他笑言,和家人散步,如果看到水有漂浮物,或者气味不对,他就会蹲在那里琢磨半天,家人都说他有“职业病”,一看见水就走不动了。

  对水质的敏感是职业习惯,更是责任使然。白洋淀生态独特,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366平方公里的水域内143个淀泊星罗棋布,被誉为“华北之肾”。过去,由于缺少上下游协同防护,主要入淀河流——孝义河和府河的来水基本都是污水处理厂产生的中水;周边生活污水直排,包括村落的面源污染和农业污染,白洋淀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

  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白洋淀开展全流域“一盘棋”治理。2018年10月,雄安新区入选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控源、截污、治河”一体化推进。韩海东所在的安新县生态环境局上下全身心投入到了白洋淀的治理中。

  改善白洋淀水质,首先是把住“入口关”。雄安新区修建了府河、孝义河湿地,采取“前置沉淀生态塘+潜流湿地+水生植物塘”的近自然水质净化工艺,就像在河口加装了“滤芯”,入淀水质净化程度明显提升。

  作为府河湿地项目的一部分,安新县生态环境局参与了导排工程的建设。2019年汛期,府河应急导排项目首次启动,雄安新区、安新县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全部汇聚到了现场,坚守了整整两天两夜。韩海东介绍说,到了汛期以后,会有大量的初期雨水携带比较多的污染负荷入淀。通过府河湿地以后,它的污染物有一定的消减,但是还不能达到入淀的标准。府河应急导排项目就是把这些超标的水体导排至导排渠,进行治理,达标后再重新汇入白洋淀。

  安新县对39个淀中村、34个淀边村实施“一村一策”专项整治,积攒多年的垃圾得到清运处理,农户下水口全部接入管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但白洋淀的淀中村、淀边村的污水处理厂每天产生的近万吨尾水该如何处理,又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韩海东说,一开始肯定是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些水该怎么处理。经过多次调度,各种方案多轮比选,各个专家组进行论证,最后确定了方案:将处理后的尾水统一收集,通过管道导排至淀外,注入县城周边的坑塘、洼地,营造景观,共修建了10处生态公园,既解决了排放难题,真正实现了不让一滴污水流入白洋淀,又能将白洋淀的美丽“延伸”,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上下游联动、全流域治理,白洋淀的治理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成果。韩海东说,作为一名基层生态环境工作者,他为自己参与到白洋淀治理的工作中而深感自豪,白洋淀的生态治理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再苦再累也都值了。

  如今的白洋淀,生态环境和淀区水质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淀区水质从2017年的劣Ⅴ类提升并连续稳定保持在Ⅲ类,为1988年白洋淀恢复蓄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野生鸟类增加至279种,比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73种。

  韩海东说:现在到了傍晚,周边群众漫步在白洋淀淀边,看到水清岸绿、荷塘苇海再现的白洋淀,切身感到了白洋淀的环境变化,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如今的白洋淀,正展开着一幅美丽的画卷,我在雄安等你!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