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悦听】这些以花草果木为名的地名让人眼前一亮!

发布时间:2024-02-24 18:13:28    浏览:

[返回]

  ,今天给大家分享文章节选自《地名里的中国》一书中的《以鸟兽草木之名 动植物主题下的地图之旅》。

  植物作为人类主要的食物、药物来源以及天然饰物,长期以来都备受重视。我国历史上更不乏以植物命名行政区划的先例。以花命名的如山东菏泽下辖的牡丹区、江西莲花县、湖南长沙芙蓉区等。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的桂花,更与广西桂林有着不解之缘。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便因广西桂树成林而于当地设置桂林郡,至今广西仍盛产桂树。与桂花同为中国十大名花的梅花同样被运用于地名之中。除了隋开皇十八年(598 年)建立的湖北黄梅县——当地诞生出了享誉中外的“黄梅戏”,宋代因在广东与江西交界处大庾岭广植梅树,干脆把大庾岭改成了梅岭,并顺手将邻近的敬州改为梅州。松、樟、桐、柳等树木也常被用于命名地方。如以松为名,全国便有松滋市、松溪县、松潘县、松北区等 9 处。江西古称豫章,本义是指大的樟树。而今天在江西中部浙赣铁路与赣江交会之处,还有一个以中药材集散地知名的樟树市,自明清以来便流传着“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谚语。以桐树为名的有桐乡、桐城,以柳树为名的有柳林、柳州。

  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的竹,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当然不会缺席于地名。湖北竹山县的名字于西魏时就存在,因境内有黄竹岭(黄竹山)而得名。有竹山就有“竹水”,竹山县西临竹溪县,因境内竹溪河得名。有竹有水的还有四川绵竹,境内有绵水,两岸多翠竹,故名“绵竹”。此外,四川大竹县也“以邑界多产大竹为名”。

  当然,对人类而言,植物最显著的功用还是“吃”,许多地名对于“吃货”们来说无疑是一张天然食材地图。陕西米脂县有一条米脂水,其地沃野,宜于种粟(小米),米汁如脂,故名米脂。河北枣强县历史悠久,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年),分广川县地置枣强县,只因这里枣树生长茂盛,类似的还有枣庄。福建莆田气候温暖、水网密布,自唐代起荔枝种植渐多,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荔城”之称,2002 年莆田调整行政区划时,因荔枝美景随处可见,故以古誉“荔城”为名设区。还有甘肃瓜州县以盛产蜜瓜得名。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湖北仙桃却和水蜜桃关系不大。仙桃古称沔阳、复州、沔州,据说明末李自成起义军欲攻沔阳,据此可扼汉江之喉、长江之颈。朝廷在沔阳设“仙镇哨”增兵驻防,后来成为一镇“仙桃镇”。为何叫仙桃?据说是因汉江和其支流锦瑞河在此间形成桃子形状的河间三角洲,三角尖端劈江分水,得名“尖刀咀”。后人觉得“尖刀咀”听起来不雅,取“尖刀”谐音为“仙桃”。

  当然,也有一些地名乍看上去和植物关系不大,比方说云南省腾冲市。对其望文生义的理解是“腾飞冲天”,但实际上是因为其境内多藤,且地处滇西门户及交通要冲,才得名“腾冲”,唐朝亦称“腾充”“藤充”。地名之内,细细探究,大有意味。但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这些被写入地名之中的生物都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被寄托了丰富情感,成为人类历史记忆中重要的一部分。

  《地名里的中国》由《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所编著,本书在讲述地名时,按照地名得名的内在历史、文化逻辑来进行分类,并从历史演化的角度分析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地名更迭的由来,历史感厚重,颇有趣味性。

搜索